1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2改造我们的学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一、字音识记 舆论(yú) 炮制(páo) 胡诌(zhōu) 永葆(bǎo) 开辟(pì) 枷锁(jiā) 无稽之谈(jī) 二、词语梳理 肃清:清除;消灭干净。 按语:作者、编者对有关文章、语句所做的说明、提示或考证。 此岸性:指可认识的部分,即事物的现象。 无稽之谈:毫无根据的说法。 自吹自擂:比喻自我吹嘘。 拨乱反正: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扭转乱象,归于正道。 4修辞立其诚 一、文学常识 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是对某个科学领域中的学术问题进行研究后表述科学研究成果的理论文章。它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预测性上具有的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于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讨论或学术刊物上发表,或用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特点:科学性、创造性、理论性、平易性、专业性、实践性。 二、字音识记 损益(sǔn) 尊崇(chóng) 顺风转舵(duò) 三、字词梳理 哗众取宠:以浮夸的言行迎合群众,骗取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顺风使舵:比喻顺着情势改变态度(含贬义)。 错综纷繁:指头绪纷繁,变化多端。 怜悯是人的天性 一、文学常识 启蒙主义文学 启蒙主义文学是18世纪启蒙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启蒙运动的重要工具和思想武器。启蒙作家通过文学创作,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和宗教迷信,宣扬启蒙思想,形成了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 强烈的战斗气息的启蒙主义文学思潮。代表作家有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等。他们在作品中直接宣扬自己的观点,干预生活,抨击社会中种种不平等现象,揭露封建制度与教会的罪恶,描绘理性王国的理想世界,表达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 二、字音识记 妨碍(ài) 汲汲(jí) 摒弃(bìng) 三、词语梳理 嗜血成性:意思是爱好吸血成了习性,指贪婪地进行敲诈勒索,榨取民脂民膏。 无动于衷:指心里-点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 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境地。指站在别人的处境替别人着想。 若无其事:形容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或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的样子。 一往无前:一直往前,无所阻挡。形容勇猛无畏地前进。 动荡不安:动荡摇摆,不安定;形容局势不稳定,不平静。 避而远之:指对某事或某人不喜,厌恶或恐惧,所以避开,远远的离开。 充耳不闻: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 5人应当坚持正义
6记念刘和珍君 一、文学常识 杂 文 杂文是一种直接、迅速反映社会事变或动向的文艺性论文,是随感式的杂体文章。特点是“杂而有文”,短小、锋利、活泼,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特征:(1)战斗性与愉悦性的和谐统一。(2)论辩性与形象性的有机结合。(3)幽默、讽刺与文采的巧妙运用。 二、字音识记 长歌当哭(dàng) 菲薄(fěi) 寥落(liáo) 赁屋(lìn) 桀骜(aò) 殒身不恤(yǔn) 攒射(cuán) 三、词语梳理 1.近义词辨析 (1)徘徊·徜徉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也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波动、起伏。 徜徉: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 相同点:都有“慢慢走”的意思。 不同点:“徘徊”侧重于有心事而长时间来回走;“徜徉”侧重于安闲自在地步行。“徘徊”还有比喻义,比喻犹豫不决,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波动、起伏;“徜徉”则无比喻义。 (2)惊心动魄·触目惊心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触目惊心:看到某种严重的情况引起内心的震动。 相同点:都可形容使人十分震惊。 不同点:“惊心动魄”不论看得见或看不见的对象都可用,“触目惊心”仅用于能看得见的对象。 (3)目不忍视·不忍卒读 目不忍视:形容景象十分凄惨,使人不忍心看。适用对象是凄惨的景象。 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多形容文章悲惨动人。适用对象是悲惨的文章。 2.词语积累 长歌当哭:用写文章来当作哭泣。 殒身不恤: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广有羽翼:到处都有帮凶,含贬义。 痛定思痛:意为悲痛的心情平静之后,回想以前的痛苦。 为了忘却的记念 7包身工 8荷花淀 一、文学常识 荷花淀派 “荷花淀派”是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以孙犁为代表的当代小说流派,成员包括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等。该派作品大多以农村日常生活为题材,表现冀中农村水乡人民抗日斗争的故事。作品格调清新,着力追求诗情画意之美,语言明快,有诗化的特点,吐露出华北泥土和水乡的清新气息,具有感染力,有“诗体小说”之称。 三、字音识记 吸吮(shǔn) 凫(fú)水 泅(qiú)水 撅(juē)嘴 白洋淀(diàn) 晌午(shǎng) 横样子(hèng) 摇橹(lǔ) 围剿(jiǎo) 三、词语梳理 拖尾巴:比喻拖累,加重别人负担,也说拖后腿。 打点:收拾,料理。 藕断丝连:比喻没有彻底断绝关系,多指男女之间情思难断。 铜墙铁壁:原比喻防御十分坚固,不可摧毁。也比喻团结一致。 小二黑结婚(节选) 一、文学常识 山药蛋派 “山药蛋派”是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当代小说流派。他们的作品基本取材于农村充满尖锐复杂矛盾的现实生活,揭示时代的巨大变化。创作手法上讲究情节的连贯性和故事的完整性,常采用白描手法塑造形象。由于该派作家大多是山西人,因此语言运用上也以山西方言为主,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文学史上认为,现实主义是“山药蛋派”的本质特征和灵魂。主要作家有西戎、李束为、马烽、胡正、孙谦等。 二、字音识记 罗睺星(hóu) 跺脚(duò) 逞逞本领(chěng) 手帕(pà) 镶边(xiāng) 三、词语梳理 面色如土:脸色跟土一样的颜色,没有血色。形容极端惊恐。 死去活来:死过去又醒过来。形容极度哀伤或疼痛。 断断续续:时而中断,时而继续。 顺水推舟:比喻顺应趋势办事。 装神弄鬼:装扮成鬼神(骗人);比喻故弄玄虚。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出的奥秘,表示事情非常奇怪,说不出道理来。 拍手称快:拍着手喊痛快,多指仇恨得到消除。 党 费 9屈原列传 一、通假字 1.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指”同“旨” 2.屈平既绌 “绌”同“黜”,指被罢免官职 3.齐与楚从亲 “从”同“纵”,合纵 4.厚币委质事楚 “质”同“贽”,见面礼 5.乃令张仪详去秦 “详”同“佯”,假装 6.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泥”同“涅”,染黑 二、古今异义 1.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古:第二年,指楚怀王十八年;今:今年的下一年。 2.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古:骗人的假话;今:无理狡辩。 3.颜色憔悴 古:指人的容貌,脸上的神色;今:色彩。 4.形容枯槁 古:人的形体,容貌;今:对人或事物的形状或性质加以描述。 5.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古:言语举动适度、得体;今:举止行动不慌不忙,镇静、沉着。 6.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古:执政,掌权;今:凭感情、意气等行事。 三、一词多义 1.闻:博闻强志,明于治乱 名词,学识 无何,宰以卓异闻 动词,闻名 草野之无闻者 名词,名气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动词,听到 2.志: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名词,品行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 动词,记,记忆 其志洁,其行廉 名词,志趣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名词,意愿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动词,作标志 3.疏:王怒而疏屈平 动词,疏远 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 动词,用奏章写 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 形容词,稀疏 四、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名词作动词,为祖,继承 2.名词作动词: 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形容词作名词,邪恶的小人;端方正直的人 3.形容词作动词: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形容词作动词,诋毁,说坏话 明道德之广崇 形容词作动词,阐明 4.动词作名词: 谗谄之蔽明也 动词作名词,说人坏话、封城谄媚的小人。 5.名词作状语: 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名词作状语,在内;在外 其后楚日以削 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6.使动用法:正道直行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正;使……直 7.为动用法:悲其志 动词为动用法,为……悲伤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离骚”者,犹离忧也。 秦,虎狼之国。 2.被动句: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为天下笑。 方正之不容也。 圣人不凝滞于物。 3.宾语前置句: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4.定语后置句: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5.状语后置句: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于)泽畔。 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10苏武传 一、通假字 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畔”同“叛”,背叛 2.与旃毛并咽之 “旃”同“毡”,毛织的毡毯 3.与武决去 “决”同“诀”,辞别、告别 4.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同“无” 5.蹈其背以出血 “蹈”同“搯”,叩击,拍打。一说当作“焰”,熏 6.前以降及物故 “以”同“已” 二、古今异义 1.皆为陛下所成就 古:栽培,提拔;今:事业上的成绩,完成。 2.欲因此时降武 古:趁这时;今:连词,因为这个,所以。 3.武等实在 古:确实活着;今:诚实,不虚假,的确,其实。 4.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古:指财物;今:供出售的物品。 5.卧起操持 古:拿着;今:料理;筹划。 6.太夫人已不幸 古:去世的委婉说法;今:不幸运,使人失望、伤心、痛苦的。 7.且陛下春秋高 古:指年龄;今:春季和秋季。 三、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天雨雪,武卧啮雪 名词作动词,下 羝乳乃得归 名词作动词,生子 杖汉节牧羊 名词作动词,执、拄 孺卿从祠河东后土 名词作动词,祭祀 惠等哭,舆归营 名词作动词,用车载送 2.形容词作名词:兄弟亲近 形容词作名词,亲近的人 3.动词作名词:因泣下沾衿 动词作名词,眼泪 4.名词作状语: 得夜见汉使 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名词作状语,向上 5.使动用法: 欲因此时降武 使动用法,使……投降 反欲斗两主 使动用法,使……争斗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受屈;使……受辱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使动用法,使……回去 空以身膏草野 名词使动用法,使……肥美,滋养 何久自苦如此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受苦 6.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 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豪壮 诚甘乐之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 四、特殊句式 1.省略句:覆武(于)其上。 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于)匈奴中。 匈奴以(之)为神。 使(之)牧羝。 2.判断句: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3.被动句:见犯乃死。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4.宾语前置句: 子卿尚复谁为乎? 何以汝为见? 5.定语后置句: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6.状语后置句:为降虏于蛮夷。 11过秦论 一、通假字 1.外连衡而斗诸侯/约从离衡 “衡 ”同“横” 2.孝公既没/始皇既没 “没”同“殁”,死亡 3.合从缔交/约从离衡/于是从散约败 “从”同“纵” 4.威振四海 “振”同“震”,震动 5.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何”同“呵”,喝问 6.倔起阡陌之中 “倔”同“崛”,崛起 7.赢粮而景从 “景”同“影”,像影子一样 8.百有余年矣 “有”同“又” 二、古今异义 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于是从散约败 古:在这种情况下;今: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2.以致天下之士 古:来招致;今: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情况造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事情。 3.宽厚而爱人 古:爱护人民;今:丈夫或妻子。 4.秦人开关延敌 古:打开函谷关;今:可以使电路开路、使电流中断或使其流到其他电路的电子元件。 5.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古:划分;今:整体的事物分开。 6.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古:这样以后;今: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发生另一件事。 7.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古: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今:山东省。 三、一词多义 (一)实词 1.固:据崤函之固 名词,特指险要的地势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形容词,牢固 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名词,坚固的防御 2.度:内立法度 名词,制度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动词,比 3.因:因遗策 动词,沿袭 因利乘便 介词,趁着 因河为池 介词,凭借,依据 4.策:蒙故业,因遗策 名词,政策 振长策而御宇内 名词,马鞭子 5.爱: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动词,吝惜 宽厚而爱人 动词,爱护,尊重 6.兵:行军用兵之道 名词,军队 收天下之兵 名词,兵器 7.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动词,丢失,损失 追亡逐北 名词,逃亡的军队 吞二周而亡诸侯 使动用法,使……灭亡 8.北:追亡逐北 名词,溃败的军队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名词作状语,在北方 9.及:及至始皇 介词,等到……时候 才能不及中人 动词,比得上 (二)虚词 1.而:会盟而谋弱秦 连词,表目的,来 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连词,表修饰 履至尊而制六合 连词,表并列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连词,表承接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连词,表因果 2.以:尝以十倍之地 介词,用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连词,表目的,来 然秦以区区之地 介词,凭借 自以为关中之固 动词,认为 然后以六合为家 介词,把……当作 四、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过秦论 名词作动词,指摘过失 履至尊而制六合 名词作动词,登上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名词作动词,用鞭子抽;用竹杖打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名词作动词,称帝称王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名词作动词,用破瓮做;用绳子系 序八州而朝同列 名词作动词,排列座次 2.形容词作名词: 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形容词作名词,险要的地势;坚固的防御 尊贤而重士 形容词作名词,贤者,贤能的人 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 形容词作名词,贤能;财富 3.形容词作动词: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形容词作动词,变小变弱 4.动词作名词:追亡逐北 动词作名词,逃跑的军队;溃败的军队 5.名词作状语: 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 名词作状语,像席子一样;像布包一样;像口袋一样 内立法度/外连衡而斗诸侯 名词作状语,在国内,对内;对外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名词作状语,向南;向西;向东;向北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像影子一样 6.使动用法: 外连衡而斗诸侯 使动用法,使……争斗 会盟而谋弱秦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弱,削弱 约从离衡 使动用法,使……离散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使动用法,使……灭亡 却匈奴七百余里 使动用法,使……退却,击退 以愚黔首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愚昧 序八州而朝同列 使动用法,使……朝拜 五、特殊句式 1.省略句:南取百越之地,以(之)为桂林、象郡 铸(之)以(之)为金人十二 临不测之渊,以(之)为固 2.判断句: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3.被动句: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4.宾语前置句: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崤函之固,自若也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5.定语后置句:铸以为金人十二/金城千里 6.状语后置句: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五代史伶官传序 一、古今异义 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古:代词“所”与介词“以”组成“所”字结构,其义为“……的原因”;今:常用作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2.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古:主要指政治上的得失;今:人情事理,人员的升调任免事宜。 3.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古:官名,这里泛指一般属官;今:做,投身到,按某种办法处理。 二、一词多义 1.盛:盛衰之理,虽曰天命 形容词,兴盛 请其矢,盛以锦囊 动词,装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形容词,旺盛 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 形容词,强盛 2.困: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 动词,围困 智勇多困于所溺 动词,困扰 3.告: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动词,告诉 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动词,祭告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动词,禀告 4.微:祸患常积于忽微 形容词,微小的事 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 形容词,悄悄地 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动词,为隐藏身份而改装 微斯人,吾谁与归 动词,如果没有 5.其: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副词,一定 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语气词,表程度,多么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代词,他 其皆出于此乎? 语气词,大概,表揣测语气 三、词类活用 1.形容词作动词:乱者四应 形容词作动词,作乱 2.名词作状语:负而前驱 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一夫夜呼 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仓皇东出 名词作状语,向东 3.使动用法: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使动用法,使……兴;使……亡 四、特殊句式 1.判断句:梁,吾仇也 2.被动句: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3.状语后置句: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12玩偶之家(节选) 一、文学常识 社会问题剧 “社会问题剧”是指挪威戏剧家易卜生响应丹麦评论家勃兰兑斯“文学要有生气,就必须提出问题来”的号召,用现实主义方法描写现实生活的一系列戏剧。易卜生创作的社会问题剧有十几部,著名的有四大社会问题剧《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他用犀利的笔锋饱含着愤激的热情,戳穿了道德、法律、宗教、教育以及家庭关系多方面的假面具,揭露了整个社会的虚伪和荒谬。现今也泛指反映社会现实问题、揭示社会矛盾的戏剧形式。 二、字音识记 噩梦(è) 啰唆(luō suo) 撇开(piē) 绷着脸(běng)雪茄(jiā) 撺掇(cuān duo)按捺(nà) 瞟(piǎo)一眼 三、字词梳理 装腔作势:故意装出一种腔调,做出一种姿势,比喻故意做作。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颠扑不破:无论怎样震动摔打都破不了。比喻言论、学说等牢固可靠,经得起检验。 花言巧语:原指铺张修饰、内容空泛的言语或文辞,后指虚假而动听的话,或用虚假动听的话骗人。 自言自语:自己对自己说话。 13迷娘(之一)/致大海/自己之歌(节选)/树和天空